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人找车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大悲咒 八十四句真言解說--2/5

    晨曦初露     2018-04-01 14:02:32     浏览:6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晨曦初露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



    二十一、迦羅帝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帝神相

    譯:「迦羅帝」為悲者、救苦難者、重道義者,意為道心堅固,才能得大智慧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本慈悲心意,指引有心向道者修行要訣的真言。作為一個修道者,首先要做到的,就是端正自己的心志,保持寧靜的胸懷,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, 也不為本身修行的結果憂慮,因為道的存在,原就是虛靈不昧,重在無形竟境的體念。所以修道人必須要主敬存誠,時時警惕自己,不可因一時之成就,而得意忘 形,也不可為了久無進步,而灰心喪志,要知修道之要,在於漸進,漸進必靠耐心,所以修道人必得要道心堅固,才能歷劫魔難,而得大成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二十二、夷醯唎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,現三十三天魔醯首羅天神相

    譯:「夷醯唎」為順教、無心。意為順道而行,即可得道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觀世音菩薩以無量慈悲,利人濟物,普化一切眾生的真言。大千世界芸芸眾生,各自有其因果,而生、老、病、死,哀、樂、憂、喜,又是有情與無情 眾生,所必須經歷的生之旅程。如何使這些眾生能覺悟生命的真義,邁向慈悲的大道,就是要靠有情的眾生去傳播我佛的教化,而對於這些誠心向善的眾生,不管其 處境如何,生相如何?菩薩都將隨其善念,給予度化,即使一次度化不成,菩薩也將依其修行業力,不斷給予度化,導向光明世界。所以修道人只要真能潛心向善, 立志修行,菩薩都會一視同仁,助其完成修道的心願。 


     

    二十三、摩訶菩提薩埵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,現清淨無我慈悲相

    譯:「摩訶」是說佛法廣大,人人皆可修行;「菩提」是說看破世界皆空;「薩埵」是說修無上道,萬法皆空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指修道人先要看空一切榮華富貴,把一切當作泡影,然後清淨身心,使無絲毫雜念的真言。尤其是初學道的人,更要有堅實的真心,努力於煩惱的解 脫,不著色相,忘卻物我。眾生若能如此立心向道,菩薩當會運行定慧兩足,隨緣度化,嘉惠眾生,所以立志獻身修道的人,其道業之成與不成,端在自己,不在菩 薩。心志不定,德業有虧的人,又如何能冀求菩薩的慈悲呢?清淨無我,慈悲為懷,是修道的不二法門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二十四、薩婆薩婆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香積菩薩相

    譯:「薩婆」是說佛法平等,利樂眾生,一切有緣皆可得到樂利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召五方鬼兵為侍從,以無礙的辯才,利樂一切有緣眾生的真言。菩薩慈悲常思度盡眾生,但眾生愚昧,卻不知使自己成為有緣之人,這是菩薩真正 辛苦之處,幸而佛法廣大,菩薩有情,方能使蕓蕓眾生漸漸步向行善之途。所以修行之人,應該好好珍惜難得的機緣,一入道途,即應死心塌地,不計艱難,一心向 前,方能獲得菩薩的接引,如果貪慕色相,掛念生死,或是有始無終,心意不專,對修持的目標疑信參半,那就不祇不能道行圓滿,而且會墮落塵沙,永無了脫之 期。

     


    二十五、摩囉摩囉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白衣觀世音菩薩相

    譯:「摩囉摩囉」為增長、如意、隨緣。意為手眼如意,修行隨緣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指示修道者,欲得身心隨緣,必須先能心身如意的真言。意是由心而起的,我等平常所謂的念頭即為「意」,修道之要,道在掃除一切雜念,滌慮 尋真,內則要清淨自如,不得有絲毫的罣礙,外則要破除色相,體悟真詮。尤不能抱著嘗試的意念,去妄求道的顯現,要知「道」在心中,如果向外妄求,必然是緣 木求魚,永遠不瞭解道的所在,所以修道人第一要修心,心通則理通,理通則事順,事順則無罣礙,進而一切都能無障無礙,洞察生死的大關了。

     

    二十六、摩醯摩醯.唎馱孕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阿彌陀佛相

    譯:「摩醯」與「摩訶」同,為即時大自在,又「摩醯」是說修道人是無時不自在的。「唎馱孕」為蓮花,意為修成金剛法身,得蓮花寶座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點悟眾生,要不生遲疑,以自在的心情修持道行的真言。修道貴在能體悟出道的意義,修道人所修的道,不是長生不老的 道,不是升官發財的道, 也不是享受榮華富貴的道,而是要修做人心安,做事理得的道,能夠心安理得,就是盡了人道,能盡人道,就能體悟天道,能體悟天道就能了悟生死,達到修道人所 追求的最高境界。但是這種境界,不能坐待其成,必得要修道人心志堅定,不生動搖,並且能及早修行,才能得金剛法身。


    二十七、俱盧俱盧.羯蒙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空身菩薩相

    譯:「俱盧」是說發心修道,可感動天神佑護;「羯蒙」是說修道人應當植諸功德,以作證果的根基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勸人修道,只要眾生一發善念,則吉神相隨,使其所作皆成的真言。眾生果能積功累德,堅志修持,始終不二,即成無量功德的法身。而所有一切 的諸魔、冤鬼,也自然都能攝伏遠離,不生困擾。可見修道的利益,是神妙無窮,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。祇可惜,世人但知大道難成,而不反省自己未能認真修行, 結果大好機緣白白錯過,實是可惜。所以修道,必須要先立大志,然後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漸修漸進,方期有所大成。

     


    二十八、度盧度盧.罰闍耶帝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嚴峻菩薩相

    譯:「度盧」是說修行人要穩定腳跟,一心修持,不為外道所惑;「度盧度盧」是說:明而能決,定而能靜。「罰闍耶帝」是說廣博嚴峻,能超脫生死苦惱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教化修行人,務必認清門徑,尋得清淨純正的大道,一心一意的向前邁進,始終不懈的真言。由於世間一般修行之人,往往不辨邪正,不究真偽, 匆促學習,甚而另闢蹊徑,不訪明師,附會時尚,於是今日學此,明日學彼,終無所成。如此以滿腔私欲,妄求成佛之道的行為,又怎能有所成就呢?其實道在眼 前,佛在本心,一貫初衷,循序漸進,自能達於自在的境界。

     

    二十九、摩訶罰闍耶帝

     

    觀世音菩薩現大力天將相 譯:「摩訶罰闍耶帝」是說,道法無邊廣大,能解脫生死苦惱,不受諸毒所害。 解說:此句是菩薩不憚重複,曉諭世人,修道會有不可思議功德的真言。由於人人皆可成佛。道本不難修,佛亦不難求,要在是否能摒除一切妄想,掃除一切私慾, 放下萬緣而已。心淨,則一切魔障不敢驚擾,並且可以得除生死之苦,消除諸種毒害,修道人,當知一念初起,即為天人交關之際,不可不慎之於始。至於貪、瞋、 癡、慢等邪念,則更要確實排除,切莫逐境生情自找苦惱。如此長久用功,則成佛成祖,當亦指日可期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三十、陀囉陀囉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丈夫身苦修行相

    譯:「陀囉」是說修道人若一塵不起,即升於諸天,「陀囉陀囉」是說心若太虛,清淨自然,即可往生諸梵天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道法的精髓,所以首重一塵不起。「塵」可以障蔽人的靈明本性,塵,也就是普通所說的雜念,心中若有一念渣滓,即無法見道,魔障即跟隨而至,是 故修道之要首在去此雜念。如修道人念頭不正,則一切妄想皆乘隙而入,不但擾亂本性,而身心亦無法調伏了。本性不現,那裡還有圓明可求?況且一念即是一輪 迴,所以雜念之害甚大,學道人往往患了此病,而不知拔除,以致老無所成,枉費功夫。

     

    三十一、地唎尼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獅子王身相

    譯:「地」是世界;「唎」是一切眾生,悉皆度化;「尼」是修道的童貞女;大道不分男女的,意為凡是女子亦可成佛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專為度化女眾,早證佛果的真言。女子如肯發心修道,比男子成就還要捷便快速,因為女子性多柔順,平靜,較易修行,且女子多具慈悲心腸,亦為修 道者的基本條件,所女眾果能發心修道,則一切神佛無不衛護,並有善神龍王常在左右,邪魔不敢侵擾,如此便能使修道女眾能安心學習,早證菩薩。因此婦女應該 明白菩薩的苦心,及早修持,方不負菩薩渡化的慈悲。


    三十二、室佛囉耶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霹靂菩薩相

    譯:「室佛囉耶」意為自在圓融,大放光明。

    解說;:此句是說一個人若能看破紅塵,不惹是非,則心必清淨,當能成就光明佛體的真言。並且可以隨時隨地現身說法,濟世渡人,神光一放,則八萬四千法門皆 現光明,因此一切魔障均迴避不敢侵犯。修道人應把握這一要訣窮究研討,將一切貪瞋癡慢等妄念掃除淨盡,使其身心清淨,塵念不起,這樣酒色財氣等諸魔,自然 遠離;反之,心嗜於酒,酒魔即至,心注於色,色魔即至,而且非色不足以遂其欲。如此魔障叢生,還談什麼修行呢?所以滅卻魔障,正本清源,才是修道的本份。 




    三十三、遮囉遮囉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摧碎菩薩相

    譯:「遮囉」是現忿怒色,「遮囉遮囉」是現大忿怒相,意為法雷一吼,諸行遍空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看一切眾生。被外魔所牽,不能解脫,特現忿怒法相以救度眾生的真言。菩薩此舉旨在鼓勵行者認真修行,隨時警愓,不可為外魔所惑。因為魔障 不外是人的私慾作祟,故必須早聞正法以破邪妄,所以決心獻身修道的人,在平常無事中,必須勤加省察,遇有慾念,隨時制止,千萬不可存有姑息等待的心理,如 此,妄念不生,則道心必長,這種觀心的功夫是要時時提高警覺,處處防範外魔的侵擾,方能免除魔劫,早證佛果。




    三十四、摩麼.罰摩囉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大降魔金剛相

    譯:「麼」是諸法離我,「麼麼」是為善可破除惡障災難;「罰摩囉」是:道境難測,而其利則無可與比。

    解說:此句乃是菩薩以救世的苦心,現慈悲心相,護持修道者獲得大吉祥,並可生生世世常生於諸佛宮殿中,不致墮落輪迴,再受諸般苦惱的真言。祗是,世人打不 破名利關頭,走不出名利圈子,終日癡求妄想,飽受酒色的毒害,甚而硬將正心矇昧不辨人我,這種居心只在輪迴路上,試想又怎能逃出紅塵劫外?幸而菩薩慈悲, 不憚煩勞,一再降世,顯化神通。使眾生能離卻魔障,轉世修行,進入梵天極樂之境。 



    三十五、穆帝隸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諸佛菩薩相

    譯:「穆帝隸」是說閉目澄心默持,意為淨心修持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勸人修道,首要將塵緣看破,立志純一,朝夕省惕,去除一切私慾的真言。為著眾生得道,菩薩常發大慈悲心,卻除諸般煩惱,使眾生得大解說, 菩薩亦恐人信心不堅,所以特以閉目、澄心的方式,指引道眾生純淨思慮、體悟本性。所謂閉目。並非只閉眼即可,乃是要斬斷色相,不使遊目四顧而垂簾內省。以 無慾觀照其妙,而澄心乃是念慮澄清、心明若鏡,以持之有定,這兩者應相互為用,互生影嚮,使內修圓融,達到外魔不侵的崇高境界。
     


    三十六、伊醯伊醯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魔醯首羅天王相

    譯:「伊醯」是說修道人要安份守己,「伊醯伊醯」是說一切均要聽其自然。

    解說:此句乃是菩薩教修道的人要樂天知命,萬事隨緣,不可加以勉強的真言。眾生若能妄念不生順諸自然,則本體清明一切安樂。久而久之即可得大解脫身登法 界。這不但能超度七祖,庇蔭子孫,更能利及有情眷屬,普濟大地眾生,甚至諸天神鬼亦得利樂。假若修道之人借道為面具,不務清修,置身於名利財色之中,妄圖 成佛作祖,那就是癡心妄想、自欺欺人。求無成道之期。所謂:「道不遠人,人之為道而遠人」。所以修道人應真正把握修道的契機,不可心存僥倖。 


    三十七、室那室那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迦那魔將天王相

    譯:「室那」是說道心堅定,生大智慧,「室那室那」是說修道者可得大智慧。

    解說:此句與上文「迦羅帝」句意義略同,是菩薩闡明由定生慧的真言。佛說:修道人本有光明智慧,如以心為體,以道為用,自然氣質清明,義理顯著,如志向不 堅,道心若存若亡,或東或西搖擺不定,掃不盡私慾,則無法現出本來的智慧光明,譬如一輪明月,被重重烏雲遮蓋,雲仍是雲,月仍是月,必須待至雲散月現。方 能把心中不清潔之念頭掃除淨盡,用恒久堅定的功夫,遍識真知圓明的實性,則成佛之日可期,而照徹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的大智慧光也會與我們同在。 


    三十八、阿囉參.佛囉舍利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執持牌弩弓箭相

    譯:「阿囉參」是說超出法外方為正法,於法自在。「佛囉舍利」是說,修成清淨法身得佛珠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示人修持,不能拘泥於法,亦不能離於法的真言。比如持戒,其要在不戒而戒,才算是善持戒者,如果操持太過,就落於執著而不得其法,「華嚴 經」云:「汝應觀法王,法王法如是,色相無有邊,普現於世間。」這就是所謂超出法外方為正法的意思。至於用功的時候,必須做到靜而無靜,忘其靜,謂之妙 靜,動而無動,忘其動,即謂之妙動,如此乃為善得法者,於法自在,才能證得佛果。如要為法求法,反而作繭自縛得不償失。 



     

    三十九、罰沙罰參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金盔地將相

    譯:「罰沙」是說修道要忍耐,「罰參」是指成道有真樂。意為要得真正快樂,必須要忍耐修持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點化修道人要忍耐修持而得快樂的真言。因為修道本是極為艱苦的事情,不但要忍得住身體的勞累,還要耐得住心靈的寂寞。很多人以為修道是為 著圖個清靜生活,那是不了解修道的真正意義。事實上修道原本就是犧牲,要犧牲個人的一切所有,去渡己渡人。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和決心是不能輕言修道的。但 是一旦能忍得過修持的勞苦,最後所得到的快樂,也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。



    四十、佛囉舍耶

     

     


    觀世音菩薩現阿彌陀佛相

    譯:「佛囉舍耶」是說修道人,如捨去貪著,醒悟本來面目,即能常與十方諸佛見面。

    解說:此句是菩薩勸大地眾生早發菩提心,修持妙道,以一切色相為空,以道為心,則自然可與十方諸佛往來見面的真言,無奈世人多半執迷不悟,甘墮苦海,並以 假為真,認虛為實,徒貪眼前嬌妻、美妾、金銀財寶,殊不知這是身外之物,享受也不過數十年而己,一俟無常到來,萬般皆空,昔日英雄於今安在?榮華富貴,一 如春夢,所以秉賦靈性厚者,應趁早醒悟,看破一切,預先修持以期還回本來面目,得登光明淨土!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