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网通总站 大曹村 150933.nync.com 欢迎您!
目前,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,正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,上下同心,攻坚克难,确保2020年以前贫困县全部摘帽。可是,很多本该在田间地头忙活的扶贫干部,很多时间都用在了开会和写文填表上。开完大大小小的会,还要写材料落实会议精神。
有的网友觉得表面工程一点都没有意义
也有的网友表示,自己也很无奈啊
整天在文山会海里往来复去,哪里还有时间了解贫困户疾苦,哪里还有时间去思考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?部分地区扶贫工作中许多的“形式主义”值得警惕。也许你身边就有类似的情况。
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反映,他们县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,主要工作就是填表,各类登记表、调查表、信息采集表、帮扶卡、扶贫手册、整改台账……大概每个贫困户的档案袋里要装12份相关表格和材料,另有贴心服务袋要装相关10项表格,这算下来就是22项,而且对表格、材料的要求,一会儿县里标准,一会儿市里标准,一会儿又是省里模板,三番五次改变,要求重新算账、重新填写、重新上报。为完成填表任务,这位第一书记所在单位抽调了几十位同事流水作业。有一个贫困户身份证号就填了几百次。
一个贫困村一年花在打印上的钱,不少于2万元。“在扶贫中,这些表格的主要作用就是迎接检查。”今年5月,有一个乡迎接检查团,仅打印费就花了10多万元。
检查组进村,主要看工作有无痕迹,一般一看表格,二看照片,三是入户。为了迎接检查,有的村制作大型标识牌、宣传牌,花费数万元,只为了让检查组看着舒服。
为应对检查,一些干部只做表面文章。有的村子为了应对检查验收,贫困户家里不好看就给买新的衣服被褥,再花钱把房子内外粉刷一遍,检查组入户一看就像新的一样,而实际问题并未解决。
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,然而也有不少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表现。农业种植往往利润低,群众挣钱慢、挣钱难,西部某村为了完成脱贫任务,在产业项目设计上“图省事”,找点资金,给群众买羊买牛。一户贫困户10只羊,按一只羊能卖2000元计算,就是2万元,再按这户人家人头平均下来,脱贫任务就完成了。
此外,一些第一书记反映,不少地方还存在“越富越帮”现象。特别是一些强势部门的对口扶贫点,村民已住上别墅,可为了打造“亮点工程”,仍有大把资金支持村里建设。而同乡有的贫困村,至今路还没修通。“一个省直机关对口帮扶600人的贫困村,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。为什么不到深度贫困村看看?”一位书记说。
此前,某村被定为贫困村时,按照贫困发生率,村里需要有42户以上的贫困户,可村里算来算去只有30户。乡里不答应,无论如何必须达标,只能人为增加。今年该村要整村脱贫,按照国家规定,贫困发生率需低于2%,最多只能留下12人,乡里又人为加压,要求贫困发生率低于1.5%,只能保留9人。驻村干部只能连续5天在贫困户家算账,希望“算”出个脱贫户。
国务院扶贫办开通举报电话,20日内反馈初步处理结果
其实,早在2014年12月15日,国务院扶贫办就正式开通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。 近年来,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监督措施保证精准扶贫顺利进行。
据了解,监督举报电话主要受理扶贫资金管理、分配、使用中的问题,扶贫项目实施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挤占、贪污、挪用扶贫资金的行为。各地固定电话用户和手机用户均可拨打010-12317进行举报,北京用户可直接拨打12317。受理时间为工作日上午8点至12点,下午1点至5点。对于实名举报的重要事项,国务院扶贫办将在20日内向举报人反馈初步处理结果。
虽然有不少这种“形式主义”出现,但还是有很多负责的村干部奔走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。就比如下面这位:
内蒙一线扶贫干部七人挤一间24平米的集体宿舍,2017年10月8日,内蒙古巴林左旗,夜已经深了,巴达仍贵一边思考明天的工作,一边写他的民情日记,把他和村民的故事传播出去,他写的只是巴林左旗1/161的扶贫干部的故事。更多的扶贫干部正走在乡村扶贫的路上。找出真正的贫困户,心思放在搭建实实在在的帮扶项目和措施上,帮他们找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脱贫路子,让贫困人员稳定脱贫。
来源:农视网